提示:
5月12日8时40分,直升机到达松潘县临时开辟的起降点接运伤员。(马勇 摄)
5月12日上午,西部战区总医院和四川松潘县城上空西部战区驻地 成都,一场生命接力救援正在进行。西部战区空军运搜某团一架米系列直升机搭载西部战区总医院的医疗专家和设备,成功执行高高原空转后送任务,武警阿坝支队松潘中队一名战士的病情得到了紧急治疗。
记者了解到,5月11日深夜,西部战区空军联合指挥中心紧急下达命令,由战区空军运输搜救某团执行武警阿坝中队一名战士的医疗后送任务。据悉,该战士因突发颅内出血,在驻地人民医院开展了开颅手术。但由于驻地医院医疗水平有限,若后续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再次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急需送往成都救治。
从四川盆地到川西高原,高山峡谷众多,航路气象复杂,岷江两岸遍布众多跨山谷高压线,都给飞行安全带来一定挑战,并且松潘当地地势险峻且没有机场,为着陆带来极大困难。各种复杂条件的影响,极大增加了救援拉锯战的难度,飞行过程中极易产生危险。
救援小组克服各种复杂条件,搭乘直升机赶赴松潘县接运伤员
时间就是生命。接到命令后,该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连夜选配具有丰富救援飞行经验的人员组成任务机组,并针对高高原地区地理、气象条件,细致分析风险点,精心研究航线。同时,团长李洪海带领临时指挥组第一时间赶到西部战区总医院,选定临时起降点,架设指挥设备,研究净空条件。
穿过密集的云层,绕过密布的高压电线,穿行在狭窄陡峭的山谷之中……为了尽快飞抵目的地抢救战友,机组成员采取超低空飞行、峡谷绕行等难险作业方式。航路上不时出现“爬山云”,让人心悸,但机上人员救援的决心始终未动摇。
“飞至镇江关时,航路正处于我们航图上标注的双180度回转峡谷,飞行风险极高,安全压力极大,我们在可控范围内采取最大速度西部战区驻地 成都,沿岷江江面超低空飞行。”机长朱承志描述当时的情形说。
5月12日9时20分,医疗分队人员在“空中移动救护平台”上对伤员进行实时监测。(马勇 摄)
上午6时55分出发后,经历近两小时的极限飞行,机组终于在松潘县政府前方50×50米的平台降落。直升机着陆后,各方救助力量迅速将伤员转运上战机,8时50分,直升机再次起飞。在“空中移动救护平台”上,医疗分队人员反复检查伤员生理情况,并进行实时监测。
副驾驶彭尧告诉记者,为快速抵达后方医院,他们不断压缩空中飞行时间,在追求速度的同时,尽可能避免颠簸区域,力求飞机平稳,确保战士不受由颠簸引发的二次伤害。为了战友的生命,机组成员不时相互提醒,稳一点,再稳一点。
5月12日10时16分,直升机顺利降落至西部战区总医院。(胡建军 摄)
数百里外的西部战区总医院旁已建立好临时起降点,医院专家、医护人员和救护车早已到位,确保伤员第一时间交接接受救治。10时16分,机组成员驾驶直升机顺利平稳地降落在西部战区总医院临时起降点,受伤的战士立刻被转入ICU病房实施抢救。
又是一年“5·12”,争分夺秒救援时。在空军、陆军、武警和地方相关力量的密切配合中,战友的生命第一时间得到了救治。这个多次在艰难困苦任务中屡立战功的“一等功”直升机大队,再次向党和人民交出了合格答卷。
来 源:中国日报网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hundongsh.com/a/tuiguang/27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