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谈论近期热播的影视剧,非《琅琊榜》莫属。而在《琅琊榜》热播背后,北京儒意欣欣影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儒意影业”)也成为近期业内议论的热点。这一方面与该公司是《琅琊榜》出品公司之一有关,另一方面则是该公司日前再次获得资本市场青睐,估值达27亿元。那么儒意影业是如何玩转影视的?
图书影视业务双轮联动
现阶段影视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争夺优质IP(知识产权)已成为影视公司降低拍摄风险的不二法门。有数据显示北京儒意传媒集团,2014年根据IP改编的网络剧共有22部,占全年播出网络剧项目数的10.7%,但点击量却为38.18亿,占2014年网络剧总点击量的31%,这使得优质IP成为稀缺资源,受到业内激烈的争夺,版权费也频频暴涨。
而对于儒意影业而言,争抢到优质IP似乎并没有那么严峻。究其原因,则是儒意影业创始人柯利明早在2011年就成立了儒意图书,并陆续推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晚秋》、《爱情公寓》、《纸牌屋》等系列畅销书,且在2014年8月,儒意图书成立影视版权中心,开始影视版权代理项目,半年不到的时间里就已积累上百部优秀作品和作家资源,这意味着儒意影业通过儒意图书能找到优秀的影视剧项目版权,从而实现图书影视联动的效应。
在北京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皇甫晓涛看来,文化产业的版权经济在于跨界形成的产业链,而影视与图书业务双轮驱动既能发现优质原创内容并进行多维度的开发,同时还能互为对方带动市场升温,从而激发更大的市场价值。
以投行思维严选项目
儒意影业以影视剧的策划、制作及其衍生业务为主营业务,于2007年成立,是国内主要的基于互联网数据分析基础上进行电影和电视剧内容研发、制作的公司。从儒意影业官网中列出的全部作品可以发现,尽管列表中总共只有16部作品,但绝大多数均为票房或收视率成绩较好的作品,比如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小时代》等,同时也有《北平无战事》、《琅琊榜》等电视剧。
反观国内其他影视公司,尽管每年会推出多部影视作品,但知名作品的数量并不多,能出一部热门作品已属不易,这与儒意影业绝大多数作品均有收视保证相比,难免让人疑惑究竟儒意影业如何能做到一拍一个准?而这则与柯利明以专业投资人而不是电影人的方式去评估影视IP有关。
公开资料显示,柯利明毕业后曾在香港一家对冲基金管理公司任职高级分析师北京儒意传媒集团,在步入影视行业后,也是用投行的思维去做影视项目,通过看剧本,收集以往数据做投资分析,同时还会考虑该项目的回报率问题,比如投入产出比,若投资的性价比不高或是风险较大,即使该项目一看有较高回报率,或有知名度高的演员,也不会考虑。
借力优势公司开发项目
发现优质IP并不代表影视公司在实施后就一定能获得满意的成绩。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京成表示,若想完成一个好的影视项目,不仅需要好的内容,还需要制作技术、专业人才等条件均达到一定要求才能保证优质项目不被浪费。但是,每家影视公司由于自身规模的限制,在资本、技术、人才等方面难免会受到一定约束,只依靠自身,单枪匹马拍摄影视作品显然难以达到要求。而儒意影业也发现了这一点,并选择与其他公司共同开发作品。
柯利明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不会把版权攥在手里,而是会跟任何好的制片公司合作,因为对每一本小说而言,在这个行业,需要找到正确的人、正确的导演和正确的公司”。从目前情况看,儒意影业确实根据作品选择和不同的影视公司合作,比如该公司上半年启动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与阿里影业联合出品,目前正在筹备的3D魔幻片《敢问路在何方》与派拉蒙合作,借用好莱坞的成熟技术。
此外,儒意影业在项目实施中还注重成本的管理,讲求金钱和时间成本的管控,通过非常严谨的数据化处理和计算,将每一个项目成本都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hundongsh.com/a/peixun/20662.html